兰州民间舞蹈初探(兰州民俗文化研究丛书)
来源:出版社 发布日期:2017-10-27
书名 兰州民间舞蹈初探(兰州民俗文化研究丛书)
作者 宋丽 何成国 著
书号 ISBN 978-7-311-04385-8
定价 30.00元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农耕文化历史中,我们的先辈创造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它既是维系我们这个民族的情感因子,也是我们共同记忆的源泉,更是沟通昨天与今天的桥梁。民俗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而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民间长期认同和践行的民俗文化,则是我们民族价值观生成的坚实根基,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尺与源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经济得到大幅提升,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现代传媒的发展,我国民俗文化赖以生存和展的土壤开始逐步消解,各类民俗文化活动日益减少,民间艺人出现断层,再加之有的地方政府对民俗文化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更是加速了民俗文化的消亡。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提高对民俗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各级政府文化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积极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民俗文化作为传统农业文明生产方式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如何确保它在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和工业化这一新形势下顺利过渡和转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并继续发挥新的作用,这是我国文化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研究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希望民俗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进一步展示中国民俗文化的历史悠久和丰富多彩,增强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同时,研究和梳理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准确定位各级政府文化部门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对于进一步加强政府对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兰州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域文化的摇篮之一。数千年来,勤劳、勇敢、智慧的兰州人,栉风沐雨,手胼足胝,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兰州文化。它以黄土高原和黄河两岸为生存发展所附丽的自然场和社会场,以丰富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及物质成果为体现,以众多文献资料和质朴淳厚的民俗风情世代传承为延续,以共同心理素质、精神生活、情感好恶、行为规约、器用习俗为认知感和凝聚力,以对国家乃至世界的贡献为影响力,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伦理、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成为绚丽多彩的陇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华大文化的多元构成之支脉。其中浸润着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与多民族文化而生成的兰州民俗民间文化,更是华夏文明、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兰州民俗民间文化的研究整理、传承创新,不仅是今天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特别是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兰州历史文化地位和特色的最好诠释。基于此,我们编写出版了“兰州民俗文化研究丛书”。
“兰州民俗文化研究丛书”是研究和整理兰州地区历史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或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的研究丛书。该丛书是对兰州民俗文化进行基础性研究的丛书。该丛书以民间口头文学(传说故事)、民间戏曲、民间歌曲、民间舞蹈、民俗活动等民俗文化事象为主要内容,重点从各类民俗文化的渊源背景、地域分布、种类特点、文化意义、当代价值、传承保护以及代表作品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系统梳理,使之成为集研究、交流、阅读、宣传、推广等诸多作用为一体的文献类图书。
“兰州民俗文化研究丛书”由兰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组织有关民俗专家和学者分册撰写。在丛书的撰写中,我们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运用民俗学、文化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本题进行研究;坚持广泛收集资料,深入调查研究,客观反映,准确记叙,力求观点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达到历史性、思想性与学术性的统一;坚持地域性原则,研究范围以兰州市域为主,适当扩大至兰州的文化辐射区域。研究中注意把本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民俗文化联系起来,把分散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形态加以融合与统一;坚持在尊重历史原生态的前提下,对涉及政治、民族、宗教、地方禁忌等重大问题,在表述与记载中谨慎科学处理,特别是要剔除民俗内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