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穆斯林生态自然观研究

来源:出版社   发布日期:2017-12-07

书  名:中国穆斯林生态自然观研究

作  者:丁文广  著

书  号:ISBN 978-7-311-05179-2

定  价:138.00元

出版时间:2017年10月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论述了人类与自然耦合、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及非正式制度对人类行为规范的约束力,其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并行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这部著作的主要学术思想体现了非物质环保文化在实现人类与自然耦合、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不可替代的贡献及学术价值,体现了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的主要学术观点:行为时由制度决定,而制度又由正式约束与非正式约束共同构成,其中,正式约束时国家的宪法法律等,而非正式约束是指一个国家的宗教、文化、传统、习俗等方面。尽管正式约束非常重要,但决定制度特征的更主要时非正式约束。

  人类文明的兴衰与自然生态的变迁密不可分。敬畏自然的民族,会得到自然的恩赐。生态文明时中国崛起的软实力和国际竞争的驱动力。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充分传承中华民族的生态自然观,而《中国穆斯林生态自然观研究》时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生态自然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首次系统而全面地研究了中国穆斯林的生态自然观及传承状况,提出了中国穆斯林的生态自然观在实现人类与自然耦合、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不可替代的贡献及学术价值,首次将中国穆斯林的生态自然观的哲学思想概括为六个核心:人类是地球的代治者,人类与生物享有平等的权利,非人类中心主义,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节约资源、适度消费,人类与自然时统一整体。

  本书的出版发行对拯救少数民族传统的环保文化、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促进西部环境脆弱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目录

序言一/ 丁泽生/ 001

序言二/ 喜文华/ 004

序言三/ 马煜东/ 009

第一篇 文化多样性与环境保护

第一章 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 003

第一节 文化与文化多样性/ 003

一、文化/ 003

二、文化多样性/ 005

三、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007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 011

一、生物的多样性/ 011

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013

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 015

参考文献/ 017

第二章 文化多样性与环境保护/ 018

第一节 传统文化孕育环保文化/ 018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的环保文化/ 020

一、对自然的认识/ 020

二、神话传说/ 022

三、宗教信仰/ 024

四、自然崇拜/ 025

五、禁忌习俗/ 026

六、传统的生产方式/ 026

七、习惯法/ 027

第三节 环保文化推动环保的案例/ 029

一、藏族传统文化与九寨沟/ 029

二、纳西族传统文化与丽江/ 030

三、佛教文化与绿色王国/ 031

四、环保意识极强的绿色国度/ 033

第四节 传统文化对环保的贡献/ 034

参考文献/ 035

第二篇 伊斯兰文化中的生态自然观

第三章 伊斯兰文化中的生态自然观/ 039

第一节 伊斯兰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040

一、伊斯兰教的真主创世说/ 040

二、伊斯兰文化中人类的角色——代治者/ 041

三、作为代治者的人类应当遵循的原则/ 043

第二节 伊斯兰文化的生态自然观/ 043

一、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043

二、生物享有与人类平等的权利/ 044

三、节约资源,适度消费/ 046

四、非人类中心主义/ 047

五、人类与自然是统一整体/ 050

参考文献/ 053

第四章 伊斯兰传统文化与水资源保护/ 054

第一节 伊斯兰文化中水理念的历史成因/ 055

第二节 水是真主的恩赐/ 056

一、水的起源/ 057

二、水是生命的本源/ 058

三、云雨/ 060

四、海洋/ 062

第三节 合理地使用水资源/ 065

一、水可以用来洁净身心/ 065

二、保护水源,防止污染/ 067

三、严禁浪费/ 069

四、水当平等分享/ 071

五、真主以水对人类进行惩罚和赏赐/ 072

第四节 研究传统文化中节水理念的现实意义/ 073

参考文献/ 074

第五章 伊斯兰传统文化与动物保护/ 076

第一节 伊斯兰文化对动物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 079

一、维护生态平衡/ 080

二、提供营养价值/ 081

三、服务于人类/ 081

第二节 动物与人类享有平等的权利/ 083

第三节 善待与保护动物/ 084

第六章 伊斯兰传统文化与植物保护/ 089

第一节 伊斯兰文化对植物资源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 090

一、提供营养/ 091

二、保持水土/ 093

三、美丽乐园/ 094

第二节 破坏植被将遭到真主的惩罚/ 095

一、水土流失/ 097

二、土地荒漠化/ 098

三、生态系统紊乱/ 098

四、气候异常/ 099

第三节 保护植物资源是穆斯林的信仰/ 100

一、保护植物资源的必要性/ 100

二、保护植物资源/ 101

结语/ 105

第七章 伊斯兰传统文化与土地资源保护/ 106

第一节 大地的存在是有秩序的/ 106

一、真主创造天地/ 106

二、大地的秩序——平衡/ 108

第二节 土地是真主的恩赐/ 109

一、“博施表里”的恩惠/ 109

二、优待阿丹的子孙/ 110

第三节 珍惜土地资源/ 111

一、珍惜每一寸土地/ 113

二、严禁在地方上作恶/ 113

三、《古兰经》的警示/ 115

第四节 最早的自然保护区/ 118

一、保护区/ 118

二、不可侵犯的禁猎区/ 118

三、不可侵犯区(哈拉姆) / 119

结语/ 119

第八章 伊斯兰传统文化禁止有毒有害物质/ 120

第一节 非法食物是有毒有害物质/ 120

第二节 烟草是有毒有害物质/ 122

第三节 酒类、毒品和麻醉剂是有毒有害物质/ 123

第四节 垃圾、农药、细颗粒物等是有毒有害物质/ 124

一、垃圾/ 124

二、农药与杀虫剂/ 126

三、雾霾及沙尘暴/ 126

结语/ 130

第九章 穆斯林妇女与生态环境/ 131

第一节 全球妇女的处境/ 132

一、女性的不利处境/ 132

二、针对女性的暴力/ 133

三、女性与艾滋病/ 133

四、女性和生产力/ 133

五、女性与教育/ 134

第二节 伊斯兰文化中的性别平等理念/ 134

一、享有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和尊严的权利/ 134

二、享有平等的社会责任和获得报酬的权利/ 135

三、享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 135

四、享有平等地表达意见的权利/ 135

五、享有维护和平的权利/ 137

六、享有获得财富的权利/ 137

七、享有继承财产的权利/ 137

八、享有男性不能享有的一些特权/ 138

第三节 妇女与生态环境/ 139

一、妇女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139

二、气候变化与社会性别/ 144

三、伊斯兰文化中的性别平等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146

结语/ 147

第三篇 中国穆斯林生态自然观

背景/ 151

第十章 中国古代伊斯兰文化论著中的生态自然观/ 155

第一节 中国古代伊斯兰文化论著及其代表性人物简介/ 155

一、刘智及其《天方典礼》/ 156

二、王岱舆及其《正教真诠》/ 157

三、金天柱及其《清真释疑》/ 158

四、马复初及其《大化总归》/ 158

第二节 刘智的《天方典礼》体现的生态自然观/ 159

一、禁酒/ 159

二、禁食不可食之物/ 160

第三节 王岱舆的《正教真诠》和金天柱的《清真释疑》体现的生态自然观/ 165

第四节 《大化总归》等著作体现的生态自然观/ 167

一、马复初在《大化总归》中对宇宙的论述/ 167

二、王岱舆在《正教真诠?清真大学?希真正答》中对宇宙和动植物的论述/ 168

三、刘智在《天方典礼》中对动植物功能的阐释/ 169

结语/ 169

第十一章 回族的生态自然观/ 170

第一节 回族概况/ 170

第二节 回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自然观/ 172

一、回放饮食消费中体现的生态自然观/ 172

二、回族卫生习俗中体现的生态自然观/ 173

三、植物保护/ 175

四、动物保护/ 177

五、回族丧葬习俗中体现的生态自然观/ 179

六、回族特色建筑中体现的生态自然观/ 181

七、回族谚语中体现的生态自然观/ 181

八、回族书法中体现的生态自然观/ 183

九、回族花儿中体现的生态自然观/ 184

十、古老的羊皮筏子体现的生态自然观/ 186

十一、回族社会活动家郭南浦先生通过提案关注生态保护/ 189

十二、穆斯林能源专家关注的生态自然观/ 192

十三、回族宗教领袖传承的生态自然观/ 212

十四、企业社会责任中体现的生态自然观/ 215

参考文献/ 217

第十二章 维吾尔族的生态自然观/ 218

第一节 维吾尔族概况/ 218

第二节 维吾尔族的生态自然观/ 219

一、植物保护/ 220

二、动物保护/ 223

三、水资源利用和保护/ 224

四、对土地资源的保护/ 225

五、饮食与环保/ 226

六、卫生与环保/ 226

七、丧葬与环保/ 227

结语/ 227

参考文献/ 227

第十三章 哈萨克族的生态自然观/ 228

第一节 哈萨克族概况/ 228

第二节 哈萨克族的生态自然观/ 230

一、关于植物/ 232

二、关于动物/ 234

三、关于水/ 234

第三节 哈萨克族生态自然观研究/ 237

一、哈萨克族生态自然观产生的原因/ 237

二、哈萨克族生态自然观的发展/ 243

三、哈萨克族生态自然观引发的思考/ 244

参考文献/ 244

第十四章 东乡族的生态自然观/ 245

第一节 东乡族概况/ 245

第二节 东乡族的生态自然观/ 246

一、对水资源的保护利用/ 246

二、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利用/ 248

三、东乡族的羊文化体现的生态自然观/ 249

四、动物防疫和垃圾处理/ 250

五、植树/ 251

六、书法体现的生态自然观/ 252

参考文献/ 253

第十五章 柯尔克孜族的生态自然观/ 254

第一节 柯尔克孜族概况/ 254

第二节 柯尔克孜族的生态自然观/ 255

一、柯尔克孜族社会生活中的环保习惯法/ 255

二、柯尔克孜族游牧及日常生活中的生态自然观/ 256

结语/ 259

参考文献/ 260

第十六章 撒拉族的生态自然观/ 261

第一节 撒拉族概况/ 261

一、撒拉族名称来历/ 261

二、撒拉族族源及迁徙史/ 262

三、多民族对撒拉族的影响/ 267

第二节 撒拉族的生态自然观/ 267

一、撒拉族葬礼中的生态自然观/ 267

二、撒拉族的生态环保建筑/ 267

三、撒拉族生产生活中的生态自然观/ 270

四、孟达天池传说中体现的撒拉族生态自然观/ 271

五、“骆驼颂”碑文体现的生态自然观/ 272

六、撒拉族的“唐瓶”的来历及其体现的生态自然观/ 274

七、撒拉族苗圃体现的生态自然观/ 275

参考文献/ 277

第十七章 塔吉克族的生态自然观/ 278

第一节 塔吉克族概况/ 278

第二节 塔吉克族的生态自然观/ 279

一、因地制宜的能源——粪饼/ 279

二、丰富的水文化/ 280

三、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82

四、野生动物的保护/ 283

五、“蓝盖力”生态房屋/ 285

六、塔吉克族生态自然观诞生的根源分析/ 285

参考文献/ 287

第十八章 乌孜别克族的生态自然观/ 289

第一节 乌孜别克族概况/ 289

第二节 乌孜别克族的生态自然观/ 290

一、宗教文化中的生态自然观/ 290

二、草原游牧文化体现的生态自然观/ 292

三、丧葬文化体现的生态自然观/ 293

四、对资源的适度利用/ 294

五、动植物的保护/ 294

六、能源利用/ 295

参考文献/ 296

第十九章 保安族的生态自然观/ 297

第一节 保安族概况/ 297

第二节 保安族的生态自然观/ 298

一、保安族的生态环境变迁/ 298

二、保安族的水磨体现的生态自然观/ 304

第二十章 塔塔尔族的生态自然观/ 318

第一节 塔塔尔族概况/ 318

第二节 塔塔尔族的生态自然观/ 319

一、水资源保护/ 319

二、动物保护/ 320

三、植物保护/ 322

四、生存环境的变迁/ 323

参考文献/ 324

第二十一章 中国穆斯林生态自然观的异同性/ 325

第一节 共性/ 325

第二节 差异性/ 328

一、族源不同导致各民族生态自然观存在差异/ 328

二、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 329

三、传承方式的差异/ 330

四、原始宗教对生态自然观传承的影响/ 331

五、10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所特有的生态自然观/ 332

第二十二章 中国穆斯林的生态自然观传承状况/ 334

第一节 调研方法/ 335

第二节 调研结果/ 336

一、数据整理/ 336

二、数据分析/ 337

第三节 结论/ 380

第四篇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385

二、中国穆斯林生态自然观的价值/ 388

三、对策建议/ 389

第五篇 附录

《古兰经》中的生态自然观经文原文分类汇总/ 393

一、水/ 393

二、植物/ 397

三、动物/ 399

四、烟雾/ 402

五、大地/ 403

六、宇宙/ 412

七、山/ 414

致谢/ 419

后记/ 422

 

 




浏览量:0上一篇:新地球科学原理导论(平装)    下一篇: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