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校史·(上下篇)

来源:出版社   发布日期:2018-01-03

书名:兰州大学校史●上编(1909—1976)

作者:张克非  主编

书号:ISBN 978-7-311-03475-7

定价:156.00(上、下编)

购买本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为编年史,回顾了兰州大学从无到有、历经坎坷、奋力跋涉、逐渐壮大的百年历史进程,记载了兰州大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生存状况、办学经验和教学成果,总结了几代人积累起来宝贵的治校经验和优良传统,追忆了为兰大的发展做出贡献的教职员工和专家学者。历史见证兰大的成长,值此百年华诞之际加以回顾总结,藉以继往开来,是兰大精神薪火永传。

 

                 目 录

第一章 兰州大学的前身——甘肃官立法政学堂在清末的建立(1902—1912)/001

第一节19世纪后期的甘肃社会与文化教育/001

一、历史上甘肃的兴替/001

二、19世纪后期甘肃的战乱与灾荒/005

三、左宗棠督甘与传统教育的恢复/006

第二节 清末新政与甘肃近代教育的起步/007

一、新政对甘肃教育的影响/008

二、甘肃教育的转型/009

第三节 甘肃官立法政学堂的教学/014

一、新政中的司法改革与甘肃法政学堂的设立/011

二、甘肃法政大学的教学/014

三、辛亥革命时期的甘肃法政学堂/015

第二章 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13—1928)/018

第一节 蔡大愚与甘肃法政专门学校的创立及其初期的发展/019

第二节 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的发展/022

一、法政专门学校的师资情况/023

二、法政专门学校的教学与管理/030

三、法政专门学校的办学经费/039

第三节 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与甘肃地方社会/044

一、法政专门学校师生与甘肃护法运动/044

二、法政专门学校学生参与的爱国运动/046

第三章 兰州中山大学和甘肃学院(1928—1945)/049

第一节 20—40年代的甘肃社会/049

一、20年代后期的甘肃政局与天灾人祸/049

二、30年代前期的甘肃/053

三、抗战时期的甘肃/055

第二节 兰州中山大学的建立与演变/055

一、兰州中山大学的建立/055

二、相继更名为甘肃大学、甘肃学院/057

三、邓春膏与兰州中山大学、甘肃大学的历任校长/058

四、兰州中山大学、甘肃大学的管理机构/059

第三节 兰州中山大学、甘肃大学的教学及学生活动/060

一、专业设置/060

二、教师状况/061

三、学生状况/065

四、学校出版的刊物/067

五、学校师生的爱国活动/069

六、该时期学校面临的主要困难与经费问题/069

第四节 艰难困苦中前行的甘肃学院/074

一、甘肃学院从省立到国立的转变及其院长、行政机构/074

二、学院的专业设置/079

三、学院的附设机构/087

第五节 甘肃学院的教师与学生/090

一、甘肃学院教师数量、学历和职称变化/090

二、甘肃学院的办学经费和教师的待遇/095

三、生源变化与毕业生的工作去向/102

四、学生的管理与训育/105

五、奖学金、战区学生贷金和津贴/108

第六节 甘肃学院师生的抗日爱国活动及社会服务/111

一、甘肃学院师生的抗日爱国活动/111

二、甘肃学院师生的社会服务工作/116

第四章 国立兰州大学的设立与发展(1946—1949)/119

第一节 国立兰州大学的筹建/120

一、国民政府建立兰州大学的起因和意义/120

二、辛树帜校长及其建校过程中的努力和贡献/121

第二节 国立兰州大学的院系设置及师资力量/125

一、兰州大学的院系设置/125

二、兰州大学的教师阵容及著名学者/131

三、学校教职员工数量的增长/139

第三节 招生规模的扩大与学生的管理/140

一、招生规模的扩大/140

二、学校生源的变化/145

三、学生训育制度及管理/147

第四节 办学条件的改善与争取经费、补贴的努力/149

一、图书与实验仪器的购置/149

二、兰大校舍的改扩建/152

三、学校争取经费和教职员生活补贴的努力/157

第五节 兰州大学的学生活动及中共组织在学校的影响/158

一、兰大学生活动的兴起/158

二、学校中共组织的建立及对学生运动的领导/160

三、兰大学生的“反饥饿”斗争及几次学潮/161

四、抵制西迁,迎接兰州解放/165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兰州大学(1949—1952)/167

第一节 接管工作和兰州大学校务委员会的成立/167

一、兰州大学的接管工作/167

二、兰州大学校务委员会的成立与校政改革/171

第二节 全校师生的政治学习与思想改造/173

一、组织各种政治学习/173

二、响应抗美援朝运动/175

三、参加土地改革运动/176

四、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176

五、批判电影《武训传》/184

第三节 建立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185




浏览量:0上一篇:兰州大学校史·医学篇(1933—2004)    下一篇:江隆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