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学领域的新佳作——读《试论创新性与学术论文的选题原则》有感

来源:兰州大学出版社   发布日期:2022-09-24

兰州大学出版社副编审梁建萍的《试论创新性与学术论文的选题原则》一文已由《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刊出,该文是近年来关于论文写作方面的一篇佳作,特色明显。

第一,选题集中,论点鲜明。

该文从学术创新性的角度,论述了论文的选题原则,认为,学术论文的选题,在考虑主客观条件的情况下,最为重要的是要考虑选题的创新性,创新性是学术论文的价值所在。是否具有独创性,是衡量一篇学术论文有无价值的根本标准。“文贵创新”,适合于所有的文章写作,学术论文更是这样。选择有创新性的题目,是学术论文选题的重要原则。在本论部分,论文所提到的独到的、新鲜的和有创造性的新见解及新观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新出三个分论点也颇为鲜明。

第二,资料实,表述准确。

资料实、表述准确,本论的三个部分都是这样。比如,论文认为,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也是世界历史上的著名改革之一。多年来,对新政的研究,众多的专家和学者都予以了高度关注、倾注了大量心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对于新政的评价,大多认为,它给后来的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提供了借鉴,有的专家则立于一个新的高度,认为新政使得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进而使30年代垄断资本主义有了新的发展规律。新政提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规律,列宁虽然提出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规律,但由于当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还不成熟,因此他只预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和德、意、日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反对和镇压工人罢工的一面,而没有预见到罗新福新政式的“福利国家”的道路。并认为,自由资本主义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不同的一个新阶段,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标志着垄断资本主义中生产关系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在此基础之上的经济基础等一系列的上层建筑的变化。一系列的变化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影响到近代整个世界的发展变化。新政不仅挽救了美国濒于崩溃的资本主义制度,还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进入“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奠定了基础。这个视角,是一种较大的理论创新。这一创新,把罗斯福新政的研究大大地推进了一步。

 

第三,结构合理,论证严密。

论文分绪论、本论和结论三大部分。在本论部分,又列三个分论点,对论文的创新性与学术论文的选题原则从三个方面予以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学术论文的创新性是其价值的真正体现,也是衡量其价值高低的标尺,选择具有创新性的题目和视角是学术论文选题的重要原则。对课题提出独到的、新鲜的和有创造性的见解,是学术论文创新性的重要体现。

第四,理论新颖,思维缜密。

理论性强是《试论创新性与学术论文的选题原则》的又一特色,也是论文的可贵之处。

把曾国藩置于中国社会近现代化剧变的背景之下去考察,把罗斯福新政和福利国家建设、与社会稳定联系起来予以考察,在较高的程度上体现了创新原则。

论文认为,近代中国造就了很多矛盾人物,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中兴名臣,曾国藩是封建文化的代表,守旧又创新;作为“自强新政”的始作俑者,又很不情愿为西方文化打开了大门。他既是西洋新文化的引入人,又是中国旧文化的守护者。

与洪秀全相比,曾国藩更能得到中国传统社会的认可和支持。洪秀全的失败和曾国藩的胜利,表现了传统的力量和传统的选择。关于曾国藩与清王朝的命运,认为清王朝本来是一个临近灭亡的王朝,由于传统的力量的胜利,多延续了数十年。这样的现象,被封建人士称为“中兴”。其实,这种末世的“中兴”不过是一种回光返照而已。在末世面临剧变的时刻,曾国藩以学问建立“事功”,成为封建文化的一个代表人物,时代为他安排的则是另一种命运。

关于罗斯福新政和福利国家建设、与社会稳定的关系,论文认为,工业社会财富分配不公与机会不平等必然导致一部分人的贫困,甚至极端贫困,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的年代。大萧条使政府采取应急的防御措施,这就是福利保障。从此,一个不管人民吃穿的政府变成一个保证人民最低生活水准,保证温饱的政府。联邦政府成为人民生活的保证人。美国从工业化使少数人富裕或成为巨富以来,到新政开始走上福利国家之路,反映了美国现代化模式的改变,即政府不仅要保护在工业化、现代化中获得的私有财产,政府还要保证那些一无所有、一贫如洗的人的基本生活。这是政府要履行的主要职责。正是这个新模式,正是人民的温饱有了保证,使新政以来的美国社会保持了稳定。

综上所述,《试论创新性与学术论文的选题原则》选题集中,论点鲜明,结构合理,资料详实,是近年来关于论文写作方面的一篇颇有分量的佳作。

(作者:王军)

 




浏览量:0上一篇:影印科学文献,编辑力从何体现?——读《从科学手稿影印出版谈编辑力建设——以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奖图书〈段一士手稿(6卷)〉为例》有感    下一篇:明代折翼文人的言志与缘情——《明代诏狱与文学研究论稿》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