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印科学文献,编辑力从何体现?
——读《从科学手稿影印出版谈编辑力建设——以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奖图书〈段一士手稿(6卷)〉为例》有感

来源:兰州大学出版社   发布日期:2022-09-2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逐渐摆脱了“刀耕火种”的命运,不论是科学研究领域还是出版行业,已鲜有人利用纸笔引领技术的变革与文化的传播。手稿的数量锐减,科学手稿几乎成了难得一见的珍品。因此,以整理、影印的方式出版科学手稿,既可以使手稿得以永久性保存,充分发挥其学术价值、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也可以为读者提供完整的、可信的第一手资料,让更多读者一睹作品原貌,从科学家的笔底波澜中,近距离地感知其生命的气脉与潜流,感知其足以垂范后世的涵养,从而“让手稿的精神走得更远”。

在出版界,有人认为影印就是“拿过来就印”,编辑参与度不高,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科学手稿是科学家留下来的手泽,是一代学人的时代记忆,也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从目前国内手稿的出版现状看,名家手稿的出版量并不多,科学手稿的出版量更少。而且,有些名家手稿只是单本作品,鲜见成规模、成系列的整套丛书。兰州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段一士手稿6卷〉》(简称段稿通过编辑的积极参与和创造性劳动,增加了其附加值,提升了其出版质量和学术品位。编辑为稿撰写“章”或“部分”前的“核心提示”,这是创造性劳动,是编辑含量的反映,也是稿影印出版的创新之处。

段一士是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和教育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理论物理学科的主要开创者。1957年,段一士到兰州大学任教,创立了兰州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并在粒子理论、广义相对论和拓扑场论等前沿方向从事科研教学。扎根西部六十年,他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编著了《量子场论》《拓扑规范场论》《广义相对论和引力规范理论》《规范场理论》《额外维》《宇宙学》《超对称和共形场论》等二十余门理论物理基和前沿课程的教材和讲义。此次整理影印出版的六本手稿笔记,承载了段一士一辈子的心血,体现了他对学科前沿的把握,以及他严谨的科研作风、厚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独到之处。

为弘扬段一士先生的治学理念及教书育人的高尚情操,以葛墨林院士为代表的段先生的学生们、孙昌璞院士及段先生生前同事等在不同场合呼吁尽快原汁原味出版段先生的系列手稿笔记。

2019年7月,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兰州大学出版社通力合作、精心打磨而成的《段一士手稿(6卷)》正式出版。跨越60年的物理学手稿以影印出版形式原貌“复活”,让更多人领略到了段一士身上所蕴藏的科学家精神。

这套包括《拓扑规范场论》《广义相对论和引力规范理论》《规范场理论》《额外维》《宇宙学》《超对称和共形场论》的物理学手稿,荣膺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一举填补了“甘版”图书在该奖项上的空白。对于影印出版没有编辑含量的观点,这便是对其最直观的反驳。

该书获奖后,两位责任编辑又撰写了《从科学手稿影印出版谈编辑力建设——以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奖图书〈段一士手稿(6卷)〉为例》一文,揭示该书编辑过程中所花费的心血、所包含的编辑力。

该文指出,科学手稿影印出版的编辑力建设,在遵循影印出版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体现在出版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无论宏观的顶层设计还是微观的细节处理,无论图书的内容质量还是图书的呈现形态,都要始终强化编辑的主体意识、突出编辑的主导地位,并围绕编辑的五个能力,强调编辑对书稿的参与度和贡献率,通过提高编辑含量,打造学术精品,进而造就高质量的出版人才,实现出版的高质量发展。高质量的出版离不开高质量的出版人才,高质量的出版人才助力出版的高质量发展,而编辑力是出版人才的内核。编辑力是指编辑在出版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各种能力和“编辑人格”的总和,贯穿于选题创意策划、组稿审读、编辑加工、整体设计制作、宣传营销、撰写各类文案甚至奖项申报等所有出版的全过程和各环节。主要包括判断取舍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编辑加工能力、项目运营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五个方面,对于如何建设这五个方面的能力,也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编辑力建设是实现出版高质量的关键,其一是判断手稿的出版价值,主要基于四个方面,即作者的权威性、手稿的代表性、手稿的系统性、手稿保存的完整性。其二是创新手稿的表现方式,《段一士手稿(6卷)》责任编辑的创新之处包括凝炼核心提示、巧妙设计版式等。其三是着力手稿的重点编校环节,包含科学梳理内容、精心安排扫描、仔细核对扫描件、认真处理图片、用心设计辅文等。其四是优化手稿的运营模式,包括做好顶层设计、取得合法授权、组建项目团队、实施好策划营销方案、积极申报奖项等。其五是强化手稿的美学效果,包括合理制作版面、做好注重整体设计。

该论文中对编辑建设的这些启发性观点,对影印出版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体现在微观上,则为影印图书版式、装帧形式的设计,内容的梳理、纸张的选择、开本的选择、材料的选择以及对底稿的技术处理;宏观上则体现营销策划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也对影印出版提供了新方法,提出了新指标。这一系列的观点,都具有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展望2035年,我国将建成出版强国,创新活力充分激发,优质内容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出版服务大局服务人民能力凸显。锚定建成出版强国远景目标,尤为需要出版人秉持“服务大局服务人民”的工作理念,打造更多新时代出版精品,进一步提升出版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高质量的出版需要高素质的出版人才,高素质的出版人才需要孜孜以求的精神、尽善尽美的追求,雷鸿昌总编辑说:“我们当时的想法就是要穷尽所有心力,把段先生的这套手稿做成精品,也希望段先生的科学家精神能通过出版实践完美体现。这实际上是整个出版过程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考验的是编辑的真功夫。我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希望通过《段一士手稿(6卷)》的出版实践,来否定‘影印出版没有编辑含量’的片面说法。”

一本好书由优秀的作者、高质量的内容、良好的呈现形态、编辑的职业能力和编辑的职业情怀造就,其中的环节缺一不可。段一士先生是大科学家,他之所以能成为大家,除了其学术成就,手稿里还包含了很多信息,手稿书写整齐,几乎没有涂改,完整地再现了先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深邃的科研思想。对于手稿出版价值张国梁说:“手稿具有原始性、唯一性,其中蕴含了先生的思维、思想等大量信息,名家手稿的出版让我们感知科学家思想的脉搏,让手稿的精神走得更远;同时,出版工作也推动了科学研究。”

如今,这套凝聚着段一士毕生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手稿,不仅让更多人有幸一睹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大家风范,更是对段先生科研教学精神的一种传承。

(作者:王军)




浏览量:0上一篇:岁月驰骛灵魂深处——《厚土无声——青海古代绘画艺术遗迹考究》出版散记    下一篇:写作学领域的新佳作——读《试论创新性与学术论文的选题原则》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