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诗人的一段人生旅途——读《阳光的托付》后有感
来源:出版社 发布日期:2021-12-30
黄 丹 李 晖
诗歌,从一定意义上说,是诗人的一段人生旅途,是诗人精神的徒步,是需要顽强的耐力和坚韧的勇气,能够披荆斩棘,能够长途跋涉,能够跨越无人区,度过漫漫长夜,站在草地看星空,亦或者爬上山顶看日出,独自品味孤独的旅程。其实,诗歌的创作是诗人回忆自己一生的一种方式,也是叹息时间的飞逝和对过去种种的怀念。
诗人海子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席慕蓉说“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诗人徐志摩说“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诗人汪国真说“我愿意像茶,把苦涩留在心里,散发出来的都是清香”。而我今天要说的这位诗人其实是一名高中的数学老师,他说“将爱装进心里,呵护,启迪,领航,然后才能成长”。
这句话出自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数学老师李树林之笔,收录于他的诗集《阳光的托付》。原文是这样的:
希望
种子种进土壤
浇水,施肥,除草
然后等待希望
将爱装进心里,
呵护,启迪,领航
然后才能成长
理想写在脸上
励志,协作,奋斗
然后进入梦乡
在此之前,我很难想象,一名数学老师能够写出如此多的诗歌,并且集合成册。对于作者来说,所有的创作都要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和资源,在创作时,要有人性、灵性和当下性的哲学层面的诗性表达,托马斯·索维尔在《知识分子与社会》一书中说:“知识分子的成果及终端产品是由理念构成。”我想,诗歌是深入生活的书写和记录时代的发声,诗歌是语言的艺术,现代诗歌的语言要求更有张力,更精准,更多元,更冷静和圆融透明,这些对于一名数学老师来说,是非常难得的。
诗集中《致大铭》中的主人公是1994年生于兰州的刘大铭。高中毕业于西北师大附中北辰班,2019年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并考入伦敦大学硕士研究生,是第一位坐在轮椅上出国留学的中国青年。同时,在北京望京科技创业园成功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因患重疾,历经11次大型手术,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1次获得国家级文学奖项,两次受邀至人民大会堂颁奖,其著作《命运之上》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笔中的主人公勇敢、坚强、富有热情,给人以希望。“九零后轮椅青年/是你作为精神图腾的标识/你发自内心的呐喊/不仅仅是一位残疾青年的生存宣言/更是一曲动人的命运交响/和来自神州大地的所有高歌一起/合奏出民族复兴的最强篇章”。整首诗都是昂扬的,正能量满满的。由此看来,作者不仅仅是诗人、是老师,也哲学家,是心理学家,他能够洞察到人的内心,他的诗歌仿佛有魔力,让读者被激励、被鼓舞,然后内心充满梦想和希望。
作者出生于会宁县的一个小山村,书里充满着质朴的农家子弟的气息。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想的确是这样。李树林老师的诗,正如他的生活一样,不娇柔做作,接地气,给人亲切的感觉。机遇巧合在送递书稿的过程中认识了李树林老师的儿子,在几次交谈中,我越发能感觉到李树林老师对孩子的爱、对学生的爱。正如他的自序中写道“我愿做清风细雨,润物无声,以智慧启迪智慧,以良知呼唤良知,以运动影响运动,使孩子美丽于心,文明于行,健康于体,聪慧于脑。我爱孩子,爱数学,也爱诗。”
其实,有时候读诗就是这样一种感觉,它赋予人柔软的心灵,这种柔软不是脆弱,是如水般的蜿蜒和强大,你会听到自己内心的清泉叮咚作响,奏出和谐的乐章,仿佛自己瞬间真善美起来,这是人之本性,也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2021年12月